顯示具有 勵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勵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六尺巷---快樂的人生

「六尺巷」的故事
據《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為了圍牆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要張英用權勢擺平吳家。而張英回了一首詩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景氣不好,反而可將65歲的夢想移到今天先做

 


之前曾寫過一篇《65歲想做的事移到現在做》的文章,當時曾引用《紐約時報》文章,當時因為景氣不好,很多白領上班族,開始把以前說在65歲才要做的事情,移到現在做--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TeachersPayTeachers 創業,助老師販售自製教材,破千萬美金營業額


September 26th, 2012 by Jamie


昨天在北美有一則新聞,一位 43 歲的幼稚園老師 Deanna Jump 一夕成為百萬富翁。但她靠得不是中樂透,而是紮紮實實的在網路上銷售自己製作的教材,一份 8 元美金,目前為止總共賣了 16 萬份,創造了超過 128 萬美元的營業額。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20 歲前,你該知道的 20 件事情


來自 MR JAMIE 



在 EZTABLE 的網誌上看到他們的 VP Engineering,大神 York Tsai 貼出的一篇「我二十歲時該知道的二十件事」,我覺得非常有啟發意義,今天就借用他的這 20 個點,跟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美國最暢銷書-選狼還是選獅子


不管是經營企業或人際關係,本篇文章都能發人深省。

上帝把兩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
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
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隻,任它隨意咬你們。
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這道題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選狼還是選獅子?很容易做出選擇吧?
好吧! 記住你的選擇,接著往下看。

南邊羊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 於是,它們就要了一隻狼。
北邊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 於是,它們就要了兩頭獅。

狼進了南邊羊群後,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隻羊夠它吃幾天了。這樣羊群幾天才被追殺一次。

北邊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裡。
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兇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隻羊。
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
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飢餓難耐,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
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邊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北邊的羊群沒有眼光。
北邊羊群非常後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隻狼。
上帝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北邊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換哪一頭都比南邊羊群悲慘得多,它們索性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
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兇猛異常,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
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
一隻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裡挨餓,才對我們這麼好。
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性。」
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肥壯的那頭獅子,已餓得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道理。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
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北邊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邊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羊群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為,每天都要咬死幾十隻羊,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的血,還不准羊叫,那隻叫就立刻咬死那隻。南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據我多次親自嘗試的經驗,如果問歐美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會選獅子,但是如果拿來問我們自己華人,大多數人都會選狼(包括我自己)。
領悟到了嗎? 握有決定權的才有生機,否則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了…!

潛能密碼:
當你覺得你的快樂是別人帶給你的,那麼,你將永遠不快樂,因為,你必須時時仰望著別人的臉色與情緒來決定你的喜怒哀樂。
當你覺得你是所有快樂的滿足的來源,那麼,你就是那個時時處於快樂天堂領悟的人,《你決定你自己的一切。》

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
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
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要一睹教授的風采。

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
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
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
「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組織者是怎麼搞的?現在的人,什麼素質?」
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
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
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

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指著它大聲說道:
「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
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你太不像話了!」
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
教授沒理會,繼續憤怒,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

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
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 和 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
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

教授說:
「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
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
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

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
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
咒駡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
感歎道德水準下降,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駡。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
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
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
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
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
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
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
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

你需要換一個角度思考


【轉載於萍水相逢】
人生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太絕,做什麼事情都要換個角度去思考,這樣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其實,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去觀察,就不難發現,生活展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我們通常感覺的那麼糟糕,那麼陰霾漫天,那麼沒有希望。

同樣是半個甜甜圈,悲觀者說:「唉,只有半個了!」樂觀者卻說:「天啊,還有半個哩!」僅僅是換了一個角度就成了兩個世界。可見,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中會有坎坷,也會有艱難,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去面對坎坷和艱難。如果把坎坷看成一種調味品,你就會感到坎坷的生活有滋有味;如果把艱難看成一筆寶貴的財富,你就會感到它豐富了我們的閱歷,豐富了我們人生的底蘊。

事實上,任何事物只要換一個角度思考,再悲慘的生活也會峰迴路轉,再痛苦的人生也會柳暗花明。生活的風雨之後,懸掛在我們人生背景上的必然是幸福的彩虹。

有個學生在班上和同學吵架,他非常生氣,跑到野外。他對著大山喊:「我討厭你。」接著,他也聽到了一個聲音:「我討厭你。」他覺得非常奇怪,因此,他跑回家問他的媽媽。他的媽媽笑了,對他說:「是嘛!你試著對大山喊:我喜歡你,看看你會聽到什麼。」孩子就跑到那裏喊:「我喜歡你。」他聽到了一個聲音「我喜歡你」。孩子終於明白了,當他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喜歡他:當他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同樣會討厭他。因此,孩子回到班級跟那個吵架的同學重歸於好。

換個角度思考
任何情況都有其兩面性,都有好有壞,關鍵是要換個角度思考。

有位秀才進京趕考,連續兩次失敗,第三次,又住在那個以往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連續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秀才感覺這三個夢有些深意,於是,第二天就趕緊去找了一個算命的來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聽後,心灰意懶,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在牆上種菜,那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正是說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聽了,覺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後來,居然中了個探花。

其實,人生需要這樣,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駐守義大利某小鎮的年輕軍官結識了該鎮的牧師。雖然軍官信仰新教,而牧師是天主教牧師,但兩人卻一見如故。

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軍官身負重傷,彌留之際,囑託牧師無論如何要把自己葬在牧師負責的墓園中。軍官去世後,牧師著手為摯友料理後事,結果卻遇到了墓地問題。天主教教會反對把異教教徒葬在天主教墓園裏。沒辦法,牧師只好把軍官安葬在墓園外緊挨圍牆的地方。

很多年過去了,一個老兵回小鎮看望牧師。臨走時,他想起當年的戰友,便請求牧師帶他去軍官的墓前悼念。令他驚喜的是,軍官的墓已經被移到墓園裏面了。
「太好了,教會終於同意把軍官的棺木挪到墓園裹了。」老兵高興地說。
「沒有,他們一直反對把棺木挪到圍牆裏,但沒人說我不可以移動墓園的圍牆。」牧師平靜地回答。

雖然克服困難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但不要忘記,有時你更需要的是換個角度思考。

有時看問題換個角度,會使人豁然開朗。
傳說,有一個國王在巡察中走路磕疼了腳,便下令在所有的路上鋪設牛皮,這愚蠢的命令使大臣們十分為難。幸好一個聰明人獻策:何不用兩小片牛皮裹住腳呢?於是皮鞋誕生了。

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與丈夫生氣,賭氣跑回了娘家。父親在一張白紙上點了個黑點,問她看到了什麼,她說是黑點,像螞蟻,像芝麻。父親最後說:「你為什麼光看到這黑點,而沒有看到這麼大的一張白紙呢?」

雖說用牛皮裹腳與牛皮鋪路得到的效果差不多,但做起來卻有著天壤之別的難易;白紙上的黑點小得微不足道,但如果只盯著它,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影響對事物的正確判斷。在工作中、生活中要換一個角度思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換一個角度就要圍繞目標找辦法。國王之所以讓用牛皮鋪路,是因為踏疼了腳。要使路不傷腳,除了從路上想辦法,還可以在腳上想辦法,這是獻策者的聰明之處。換一個角度說,就是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遇到難事的時候,多問問別人,是會有意外收穫的!

在《皇帝的新裝》裹,如果皇上事先問一個孩子,也就不會出那麼大的醜了;換一個角度,還要能跳出圈子想問題。俗話說:「居家多挑刺,旅途思賢親」,經常與親人在一起,往往注意不到他們的優點,甚至會不斷地挑他們的不是。如果離家十天月,就會更多地想到親人的好處,這也就是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換一個角度試試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有一個德國工人在生產一批書寫紙時,不小心調錯了配方,生產出了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這個工人因此被解雇了,影響到他生活、心情都陷入低潮,一位朋友勸解他說:「把問題變換一種思路看看,說不定能從錯誤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一句不經意的話,有如一絲火花。不久,他驚異地發現,這批廢紙的吸水性能非常好,可以很快吸乾手稿墨蹟和傢俱上的水分。

於是,他從老闆那裏將所有的廢紙買了下來,再切成小塊,換上包裝,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上去銷售,竟然十分的搶手。後來,他申請了專利,並且大量的生產,結果發了大財。

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只從一個方向考慮問題,路子只會越走越窄,甚至還會走人死巷子。等我們換個角度去做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收穫令我們十分的驚訝。

換一個角度試試,很多看似不可扭轉的事情可能會重現生機,換一個角度去感受,人生會看到另一種美麗。
有則寓言故事說:有一天,上帝安排一個人,讓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蝸牛慢吞吞的腳步讓他煩死了。他因此心生埋怨,一路上數落著蝸牛。後來他聞到了花香、聽到蟲鳴鳥叫、看見了滿天星斗。他這才發現,不是上帝叫他牽著一隻蝸牛散步而是上帝讓一隻蝸牛牽著他去散步。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牽著蝸牛散步的過程,一路上總有不稱心的時候,關鍵是你如如何去面對。更多的時候,我們不妨轉換一下角度。因為不同的態度,即使沒辦法改變一些東西,但我們卻可以改變心情,何樂而不為?有時候,我們需要具備忍耐的勇氣;有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矢志不渝的精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不妨轉換一下角度。而今,我們所處的年代,是一個激烈競爭的年代,一味地注重人際應酬、追求高效高速、勢必會事倍功半。

人生是最值得珍惜的,給自己一個充足的時間和一個閒適的空間,靜下心來總結和思考;實際上,有靜心思考做前提,任何艱難困苦,任何坎坷不平,都可能變成最寶貴最值得回味的人生財富。換一個角度,一樣的生活際遇裏,會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換一個角度感受人生
人生是一個過程,人生的路上不僅有鮮花和掌聲,更多的則是辛酸的淚,緊鎖的眉,徘徊的腳步,斷腸的苦酒。
人生從一開始就註定是風雨兼程:人生的路上到處隱藏著荊棘。煩惱、挫折時會像夏天裏的雷雨突然襲來,令人猝不及防,甚至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猶豫,我們無奈,我們舉棋不定,我們左右為難。人生有誰不嚮往富有,有誰不憧憬未來,又有誰肯讓理想之舟在中途擱淺?

是的,人生的旅途上沒有一帆風順,任何人在生命的長捲中都會有幾處敗筆。失敗了,用淚水洗滌自己的人是儒者:而換一個角度看人生,將失敗當作生命之歌中一個不協調的音符的人才是強者,才是智者。

假如你是一棵小草,雖然沒有花的豔麗,樹的高大,但是你卻渲染了豐富多彩的大地;假如你是一條小溪,雖然沒有海的浩瀚,江的奔騰,但是你卻彙成了浩浩蕩蕩的江海,假如…

換一個角度看人生吧,樂觀從容地面對失意,坦然平淡地面對困難。
換一個角度看人生,人生無處不飛花,善待自己,自強不息,你會贏得一個繽紛的末來。

人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當你遇到問題百思難解時,記得換一個角度。因為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不是伊甸園,人生不是玫瑰夢。生活往往就是這樣,總是與我們的夢想背道而馳。許多時候,迎候你的季節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生動;許多時候,你剛剛放下煩惱又必須接過憂愁;許多時候,你的生活被失望和沮喪填滿。無數的「許多」在干擾、影響我們的生活,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不是簡單的一日三餐,也不是一團解不開的繩。生活,是我們完善生命的一種方式,是一次無比壯麗的遠遊。既然如此,前方不可能都是妙不可言的美景,有時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霜雪雨。此時,如果你站在臨風的樓頂格外淒涼,如果面對灰暗的天空備感鬱悒。那麼,不妨換一個角度,調整一下目光和心境。

換一個角度,
你會發現天外不但飄著悠悠的白雲,白雲深處還有良辰美景,美不勝收。
換一個角度,
你將看到世界並非一潭沉寂的水,目光不可及的遠方還有無數未開墾的綠洲。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苦難和悲愁,是詢麗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磨煉人生的熔爐。悲觀和沮喪,為成熟理智的人所摒棄。即使生活一次又一次挫傷我們的銳氣,信念不應低下倔強的頭;即使命運對我們很不公平,熱情卻從未淡漠。我們堅信,只要熱愛生活,失去也是一種收穫。

充實綺麗的人生,拒絕盲從和墮落。有些人因為遇到一些挫折便自暴自棄,有些人經歷了一點坎坷,便會任信念之火熄滅。這些人還不如盲人,因為盲人的心中還有一個明亮的世界。

忽略的智慧


【轉載於萍水相逢】
在大家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現美洲鷹的時候,美國一名專門研究美洲鷹的科學家阿.史蒂文,卻在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岩洞裏,發現了絕跡多年的美洲鷹。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種體形龐大、習慣在海上飛翔的美洲鷹,竟然能在擁擠狹小的岩洞中生活。

在美國加州的島上,有一種鳥叫美洲鷹。由於市場上有人高價收購,當地人對美洲鷹進行瘋狂的捕獵,導致美洲鷹在島上絕跡,人們再也看不到牠的蹤影,認為這個物種已經從世界上消失了。

美洲鷹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呢?一隻成年的美洲鷹,是體重達到二十公斤,兩翼自然展開達到三公尺的巨鳥。牠在海面上飛行時,一個俯衝下來,就能抓起一隻小海豹飛上天空。這種鳥絕跡了,人們很後悔當時衝動的行為。

在大家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現美洲鷹的時候,美國一名專門研究美洲鷹的科學家阿.史蒂文,卻在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岩洞裏,發現了絕跡多年的美洲鷹。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種體形龐大、習慣在海上飛翔的美洲鷹,竟然能在擁擠狹小的岩洞中生活。

阿.史蒂文發現,洞中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岩石,岩石與岩石之間最大的距離是零點五英尺;最狹窄的地方,兩塊岩石幾乎緊貼在一起。有的岩石薄得像刀片,有的岩石尖得像釘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身體龐大的美洲鷹無法生活,連麻雀恐怕都很難棲身。美洲鷹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所有專家都難以想像。

阿.史蒂文利用高科技的方法,在洞中捕捉到一隻美洲鷹,然後用許多樹枝把牠圍在中間,再用鐵蒺藜做成直徑為零點五英尺的小洞,試著讓牠從洞裏往外飛。

美洲鷹一下子便從零點五英尺的小洞裏飛出去了,速度快得誰也沒有看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阿.史蒂文只能透過錄影的慢動作觀察。

錄影的慢動作顯示,美洲鷹在穿過小洞的一剎那,翅膀緊緊地貼在肚子上,雙腳直直伸到尾部,與伸直的脖子和頭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巨大的軀體在瞬間變成一條又柔又軟的麵條,進而輕鬆做到人們無法想像的事情。

在對美洲鷹研究中,阿.史蒂文還發現,美洲鷹身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老繭子,老繭子的堅硬程度可以與岩石相抗衡。可見,當時美洲鷹為了躲避人類的追捕,來到這樣的岩洞裏,為了適應環境,為了讓自己龐大的身軀能穿過岩石之間狹小的縫隙,在一次次地受傷中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終於讓自己的身上有了老繭子以抵禦岩石的摩擦,讓自己龐大的身軀柔軟到可以瞬間成為一條直線。

美洲鷹無法躲避人類的捕殺,無法改變岩洞的狹小,但是牠卻改變自己,進而獲得新生,讓瀕臨絕跡的物種得以延續。

作為人類,很多原因會把我們逼到連翻身都不能的狹小空間。想要活下去,我們就得像美洲鷹一樣,不斷地縮小自己,以騰出更大的生存空間。 縮小自己是很困難的,可能會流淚,可能要受傷,但是只有勇於並且甘願縮小自己的人,才可以穿過狹小的縫隙,獲得更廣闊的天空。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父母和家庭,無法選擇決定我們前半生命運的平台。無論這個平台如何,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我們都無法改變,所以不必抱怨,只需要承認和接受。

但是,我們絕對有辦法選擇自己後半生的道路、生活環境或是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設計自己的第二次出生,也同樣能賦與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有人說,自己有想法沒辦法,但是翻身的辦法很簡單,朝著正確的方向走,以正確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至於什麼是正確的辦法?就是能使自己翻過身站起來,而不會摔倒的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有兩種心態是我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最應該學會並且運用的,就是忘記和忽略。

二十歲之前,我們應該學會忽略,而且必須學會忽略。忽略不是一種懦弱,而是一種生存技能,特別是一個人處於弱勢的時候。如果你一無所有,你就應該忽略別人說你是一個窮人;如果你出身低微,你就應該忽略別人對你鄙視的眼神;如果你沒有背景和關係,你就必須忽略別人如魚得水、一帆風順;如果一個人與你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你就有必要忽略他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忽略是對別人的一種寬容,是對自己的一種解脫。忽略是對自己的一種減壓,也是一種使自己活得更輕鬆、更簡單的方法。它能使自己專心地做自己應該做的,或喜歡做的事。忽略困難,就等於給自己力量。

學會「忽略」,忽略一個本不屬於你的強加,就卸下一個本不屬於你的重負;忽略一個本屬於自己的公平,就能爭取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機會;忽略自己無法專注的事情,對人生就是一種最直接的跨越。

然後「忘記」,忘記自己無法承載的東西,對自己就是一種最簡單的釋放;忘記一個錯誤的開始,就可能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束;忘記曾經盲目的選擇,就可以爭取一個清醒的擁有。

其實在人的一生當中,忽略和忘記是醫治心靈創傷、甩掉包袱的最好辦法。
學會忽略,心態就能平和;學會忘記,精神就能輕鬆。
忽略和忘記,不是一種懦弱,而是一種力量,只要你還走在奔向目標的路上。

我不笨,我努力!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

有兩個小學生,為了打羽毛球,把學校禮堂的一百多張長凳搬開,打完球再歸位,同學都笑他們笨,後來他們卻成了羽毛球國手。其實不怕麻煩,可以實現夢想。

有一個大型才藝比賽,主辦單位打破多年慣例,賽前先發紀念品給小朋友,有人說:「主辦單位有點笨,大家領了紀念品,閉幕典禮時就會很冷清。」結果閉幕時場面非常熱鬧。其實尊重,可以獲得支持。

有一個人,去打籃球,常常輸。隊友說:「你為什麼這麼笨,都不搶球,能贏都不贏。」他答道:「我們在球場,受到這麼多人的歡迎,他們多麼喜歡跟我們打球。」其實輸球,可以換來好人緣。

有一個人,帶女朋友去看電影,路不熟,到了戲院,電影已散場。去吃飯,忘了帶皮夾,只得對女朋友說:「能不能借我一點錢。」到女友府上拜訪,遲到了半個多小時,原來摩托車沒油了,他竟然氣喘如牛的推著摩托車趕來。她還是嫁給了這位傻小子。其實真心,可以換真情。

有一個人,早上出門,後面車子煞車不及撞上來,對方急忙下車向他賠罪,他想:「一點小擦撞,大家都在趕時間,人沒事就好!」回家後,發現保險桿已經搖搖欲墜。朋友說:「你真笨,應該抄下他的車號。」他說:「事情過去就算了。」過幾天,他接到保險公司的理賠通知,原來對方早已記下他的車號。其實不計較,可以得到公平對待。

有個女孩,騎摩托車到大賣場買東西,結帳出來,看到一個人,鬼鬼祟祟的坐在摩托車上,東張西望,她沒好氣的說:「你坐在我車上做什麼?」他哭笑不得的說:「小姐,我已經等你半小時了,你沒事幹麼鎖住我的車。」在婚禮上,人家問他:「你為什麼娶她?」他說:「我喜歡她的迷糊。」其實迷糊,可以得到疼惜。

有一個人,常常托同事幫她買早點,她總是給30元,買一塊她常吃的麵包,有一天這位男同事休假,她自己跑去買麵包才發現,她買的麵包早已漲價成35元。從此以後,她都會多看他一眼,沒多久,公司流傳了一段佳話「五塊錢買一個老婆。」其實吃虧,可以獲得好感。

從小聽到大的故事「龜兔賽跑」,總是以為,現實生活裡,絕對不會有人像兔子般,因為貪睡而輸給烏龜。長大後漸漸發現「其實有成就的人,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努力」。

有些人的成就,是你的十倍、百倍、千倍、萬倍,但是他的能力卻不一定是你的十倍、百倍、千倍、萬倍。不是他比你聰明,而是他笨笨的,去做一些你所不願去做的事。

在人生中,聰明的人,常常在最後,變笨了;而笨的人,卻常常在最後,變聰明了。

遇到寒冷酷熱,聰明的人逃開了;笨的人,卻傻傻的去親身嘗試,意外的在寒冷酷熱中成長。因為笨的人都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

壓力的紓解 - Calm Down


壓力的紓解--Calm Down


        壓力雖然短時間內不會造成疾病,但若長期承擔,就會對身體健康有相當大的威脅。因此面對壓力時,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紓解之道,而不是將其壓抑下來。


有一本書,書名叫 Calm Down ,作者從書名的四個字母引申出四個紓解壓力的建議。
  • Change調整目前的狀況;
  • Accept接受你的現況;
  • Let it be放棄某些東西;
  • Manage your life style ,發揮良好的生活型態以事先作預防,對壓力作管理。


根據上面四種建議,針對壓力的紓解,提出下面幾項原則供大家參考。

一、 減低工作上的壓力

1. 檢討自己的能力:如果負荷過重是因能力、經驗上的不足,要趕快檢討自己的能力那裡需要加強訓練,或者那部分可以請顧問公司或他人代勞,檢討之後再針對問題加以改善。

2. 加強時間管理:有時工作負荷過重是因為沒有把完成工作的詳細步驟作周詳的計劃,以致曠廢時日,乾著急。所以如能列下要做的事以及處理的細節步驟,利用零碎的時間,作好時間管理應是一件降低壓力的好方法。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所需的時間,當我們為自己的目標定計劃時,不要將時間定得太過緊迫,如果能給自己充裕的時間與空間來完成一件事時,可以紓解壓力。

3. 當角色混淆時:應先進行了解工作的內涵,再多與相關的主管或部屬加以討論、溝通與協調。

4. 學習拒絕:將自己的情況讓提出要求的人知道,並學習拒絕與你主要工作目標無關的額外事物。當你不懂得拒絕時,時間容易被分割,常常處理一半的事又得重來而浪費了許多時間。

5. 授權給他人:不放心別人所做的,往往是工作負荷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給別人經驗累積的機會,若你從不授權給他人時,事情永遠只能自己做。

6. 工作內外的角色衝突:當角色有衝突產生時,須將產生衝突的角色需求界定清楚,再想如何才能兼顧;若無法兼顧時,則依自己的求排出扮演好角色的優先次序。


二、 增進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不好就會造成人我之間的緊張氣氛,不但心理壓力很大,且也不容易得到別人的援助,壓力就無法紓解,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可在心理上與實質上降低我們的壓力。人際關係不好的人,大多是自我太強,不容易包容別人、體會別人的想法,別人一句話中傷自己,就不能去接納,其實將心比心,別人也一樣脆弱。

要增進人際關係,要多體貼別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及做事的方式,不要主觀認定那一個對,那一個錯。事實上,很多事都沒有所謂的對錯,只是習慣不同。另外,多講別人的優點,肯定別人,也都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改善。

三、 接受現況、改變想法

當環境不能改變時,就改變自己的想法,其實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多面性,有時改變一下想法,會快樂許多。

例如,木訥的人雖然不善言辭,但他常常是很好的聽眾。因此我們應該時常從較肯定的角度看自己,改變一直自貶的想法,最典型的例子是告訴自己「這種狀況可能可以磨練我」「這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壞」「我一定能訂一個計劃來實現它」「只考慮我所能做的,這比單單焦慮好一點」。

四、常存感恩之心

有些人對每一個現況 都會埋怨,一直不滿意,永遠要追求更好的,如果在追求的過程中,祇注意到未來的目標,就會失去享受現在所得的快樂,於是便一直在承受壓力。所以學會對於現今所擁有的,持感恩的心情,你會覺得好多了。

五、不要杞人憂天,要練習放棄一些東西

有些人在面對任何事時,都會往最壞的情況去設想,而給予自己不必要的壓力。其實凡是有得必有失,先了解你想要什麼,然後就甘心捨棄一些較不想要的東西。

六、要自我肯定

提昇自我的肯定度,增加安全感,對自己有信心,將可擺脫別人給予的陰影,因此我們應了解自己的長處,常常肯定自己的優點,如果我們在某方面失敗時,就多想自己的優點,不要為一點挫敗而自貶太多。

七、運用肌肉鬆弛法與運動,以鬆弛身體

當我們面對壓力且感受身體開始有不良反應時,應嘗試放鬆我們的身體,身體 的鬆弛對心理的紓解也很有幫助。

所謂肌肉放鬆法,就是利用肌肉收縮後馬上放鬆來體會肌肉放鬆的感覺,讓個人知道如何鬆弛我們的肌肉,因此你可以嘗試從額頭到腳底,將每一部份的肌肉收緊再放鬆。

八、別忽視休閒

當我們專注於個人偏愛的活動(如聽音樂、郊遊)三十分鐘後,我們的身體就會鬆弛。


九、少吃刺激性物質

許多人面對壓力時會多喝咖啡、酒等,事實上這些東西更會造成生活上的緊張與壓力。
有壓力時宜多吃蔬菜、水果、維他命B1、B2、B12含量較多的食物,有助於降低壓力。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學習,沒有畢業可言



人從出生以來,數十年的歲月,一直都在學習生活,從小學到老,從來沒有停過。出生後,學習喝奶、學習要父母抱我們、學習吃飯、學習走路、學習語言;長大了,到學校上學,開始學習尊敬老師、學習各種知識;出了社會,學習交朋友、學習好多技能。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星雲說:「學習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八點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為了生存,要學習勤勞、積極、待人的禮貌,大家才能接受我。金錢、愛情、生活的處理及做人處事都要有方法,所謂「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國家要達成「民心之所向」,才會安全。

第八、「學習靈巧」。靈巧就是懂得隨機應變,在各種不同的環境裡,製造大家的和諧,化解許多困難的事。現代的社會,壓力、忙碌確實會增加人的心煩意亂,緊張、忙亂,也就不得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