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和最差的計較只會愈來愈low,你應該和你的領域最強的人在一起

上一次在小學的家長會,聽到兩個媽媽一起抱怨班上一個不太聽話的小朋友。
「那個王XX,真的很過份,上課都在那邊走來走去,老師講話,他就插嘴!」
「對啊,聽說有一個老師,被他氣到還當場走出教室!」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關於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 (MOOC),你一定要知道的 5 個未來大趨勢

資料來源 Mr./Ms. Days (MMDays)
這幾年免費的名校線上開放課程十分熱門,也愈多大學加入這個潮流,這樣的現象現在有個專有名詞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是MOOC),就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直譯,那另還有一個新名詞叫OpenCourseWare,翻成中文叫「開放式課程網頁」,簡單的說,就是教育機構把本來上課的所有教材與資料,都公開在網路免費給所有人閱覽。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教育不只知識而已

你認為「喜歡學生」是老師的義務之一嗎?

很多人認為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老師在台上教書,學生在台下被動學習,「師生關係」就是這麼簡單!
而曾有人說過:「老師的職責不是喜歡學生。」的確,乍聽之下「喜歡學生」似乎不是身為師長的第一要務,但是教育家Rita Pierson提到了一點: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眾科技巨頭呼籲重視程式設計教育

美國一家非營利機構Code.org最近邀請了眾科技巨頭的明星企業家,呼籲學校重視並鼓勵學生學習程式開發,解決美國嚴重的工程師短缺問題。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The 100 Best Video Sites For Educators


Bringing multimedia into the classroom is a great way to engage students in learning. Supplementing lessons, opening up new interests, and offering inspiration, online videos make for an incredible teaching tool. In 2010, we covered our favorite 100 video sites for educators, and we’ve now updated our list for 2012 with more than 100 resources and more than 25 brand new entries. Read on, and you’ll be able to check out the very best sources for educational videos on the web.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人物專訪]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很多人對張忠謀的認識是在他成功後,擔任德州儀器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創辦台積電。但對於他成功前的少年人生,卻知之甚少。十八歲以前的張忠謀,跟著父母,持續搬家,坐在露天大卡車裡拉著綁貨的繩子一路顛簸,躲避戰火。

但他日後回憶起,卻覺得無論近年的旅遊如何舒適與奢侈,最令他懷念的還從上海到重慶的跋涉。大時代的動盪讓年輕時的他刻苦自律;而十八歲即赴美國求學的他,則在哈佛接收了世界的能量。 他在自傳裡寫道:「十八歲去美國前,父母是我的天地,之後我凡事只能倚賴自己。」因為青年時特殊的生命經歷,他知道青年的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

不久前他在新生入學典禮向上千名學生演講,當時他把牛頓的一句話送給學生,「如果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知道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個當下的努力;他說這世代要先打破迷思,因為進了一個好的大學不等於鐵飯票,以後成功的機率也不一定比別人高。競爭邏輯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持續的努力。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給尚未大學畢業的朋友的幾個人生建議——能力培養篇


作者簡介:XDite,臺灣的 Ruby on Rails 框架專家,也是知名部落客。曾開發過不少知名網站服務而聲名大噪,最近剛與夥伴 Zhusee 一同獲得 Facebook Developers World HACK 大獎。曾在城邦出版集團以及宏達電擔任過開發技術主管。現在自行創業,成立了獨立技術顧問公司 RocoDev 。原文刊載於其部落格
編按:請注意,本文所提到的建議未必適用所有科系的大學在學生,請讀者們在閱讀本文時也將自己的所學和未來的志業都考慮進去喔。

新世代學習方式:淺談網路對教育的影響力


在筆者還沒有出生的從前,可能要家裡相當有錢的人才有受教的權利,一般農家子弟,通常得下田幫忙,也沒有讀書的時間。現在,政府的政策讓受教權平等後,人人可以享受國家的國民教育。然而不同地區的教育資源仍然不同,都市的孩子可以得到的資源往往比鄉下的孩子們來的多。有鑑於此,透過「網路」的媒介,能讓受教權真正的有機會達到平等,教學的方式也因著網路在改變著,任何有心學習的人,都可以透過網路來增進自己的知識,筆者透過一些簡單的例子,分享如何透過網路來學習知識。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Udemy 免費線上學習平台,人人都可以當老師!


Bill Gates曾預言,我們原本所習慣的學習方式,可能在短短五幾年內就因為網路而改變。筆者上次曾分享過"「新世代學習方式:淺談網路對教育的影響力」這篇文章,裡面也有提及幾個線上學習的方式,像是Youtube, iTunes U等等。今天筆者要介紹另一個線上學習平台-Udemy

平板電腦正在改變教育方式


平板會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最近有兩篇文章值得一讀。一篇是 Macworld 〈 用於教育的 iPad 〉談論美國一些學校對 iPad 的使用;另一篇是 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 衣索比亞孩子的自我教育 〉,討論 OLPC1組織進行的一場教育實驗。

網路大學時代:免費高等教育不是夢


我們都知道,美國名校(史丹佛、哈佛、麻省理工學院 e.t.c)學費都是貴到爆炸,有調查顯示,美國名校學費的攀升程度甚至是醫療費用的兩倍(下圖:1985 至今成長 559%)。想到國外深造,要不就是實力你實力強到不行,要不就是需要大把的銀子。但其實你有更多選擇。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打破年齡限制:科技將帶來的教育改革


一個多月前,Inside 在文章 網路大學時代:免費高等教育不是夢中,介紹過一些線上提供美國名大學課程的學習平台,像是 Coursera 和 EDX,並整理出線上教育帶來的好處。然而,它帶來的影響可能還不只於此。最近,著名跨媒體公司 McGraw-Hill (其主要業務在教育、出版、廣播及財經與商業服務)的資深副總裁(Senior Vice President) Jeff Livingston 提出他的看法,認為學校必須要重新思考學生分級的問題。當越來越多數位平台能提供個人化的教育,或許學校需要重新思考學生分級的問題:不再是依年齡劃分,而是按照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