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關於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 (MOOC),你一定要知道的 5 個未來大趨勢

資料來源 Mr./Ms. Days (MMDays)
這幾年免費的名校線上開放課程十分熱門,也愈多大學加入這個潮流,這樣的現象現在有個專有名詞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是MOOC),就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直譯,那另還有一個新名詞叫OpenCourseWare,翻成中文叫「開放式課程網頁」,簡單的說,就是教育機構把本來上課的所有教材與資料,都公開在網路免費給所有人閱覽。

在2002年著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開始了一項驚人的計畫,他們開始陸陸續續將他們所有的上課講義與教材,都直接免費公開在網路上讓所有人自由取閱 (有興趣可以到MIT OpenCourseWare看看,網站上有已經許多課程翻譯到各種語言版,包括繁體中文)。 但OpenCourseWare只做到簡單的把教材講義,頂多加上上課的影音檔,並沒有系統與結構化地針對線上學習這件事作加強,不過當年已帶動了免費開放課程的風潮了。 2006年哈佛與MIT的畢業生Salman Khan創立了Khan Academy (可汗學院),開創了一個新的免費大型線上公開課程(MOOC)的先河,課程的設計教材與資訊,都是針對線上學習作了考慮與最佳化,例如會把課程切成不會太長的15分鐘的小段落,也會在段落之後作一些小測驗來幫助線上學習者持續專注 ,也引進了像電腦遊戲裡的昇級與徽章制度等,讓線上學習有效也有趣。 Khan Academy目前上面已經有數千個小課程,吸引了每個月超過數百萬的學生來學習,上面的課程由簡入深,如數學最簡單的加法到微積分,讓許多小學生們在線上學習中受益 。 建議可以看一下創辦人Salman Khan在TED的影片,敘述當年從YouTube教表弟數學,到離開高薪的財經界創立非營利組織的Khan Academy的經過,十分有趣而且令人省思。 在影片中他也提出許多目前線上學習方式在許多面向大幅改善現今課堂上學堂的限制,例如每一個學生都只能適應老師的速度,無法用自己的步調去學習等 。
到了去年,2012年,是MOOC大爆發的一年,紐約時報稱這一年叫為「The Year of MOOC」,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回到2011年的秋天,Stanford的Sebastian Thrun教授開了一堂可在線上登錄上課的「人工智慧課」, 結果吸引了全球16萬的人潮報名上課。 無獨有偶的,Standford另一個教授Andrew Ng也開了一堂線上的「機器學習課」,也吸引了10萬人前來上課。 幾位教授們感受到線上課程的未來的潛力與影響力,於是Thrun出來創立了一個營利的MOOC機構Udacity,而Andrew Ng與Daphne Koller也出來創立了Coursera。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Daphne Koller在TED的演講「我們從線上教育學到了什麼」,她的演說對於未來的線上學校充滿熱情與期待,認為MOOC是的學習革命,而且大幅改善原先教育的問題。 裡面她說了一段話很有趣,他說Andrew Ng教授每年開「機器學習課程」最多來上課也只能400人,但是他開線上課程一次就來了10萬人,換算一下等於他得在Stanford教250年才有辦法達到這個數字。 目前Coursera已經與超過一百間大學教育機構合作提供線上免費課程。 另外也是在2012年的另一個震憾彈,麻省理工(MIT)與哈佛大學(Harvard)合作聯手推出了另一個MOOC「edX」,截至現在,edX已與世界各國的二三十所的大學名校提供了近百門專業的免費線上課程。

大量免費公開課程的影響

在短短這一二年間,愈來愈多的高等教育機構擁抱MOOC,筆者十分好奇這一波的學習革命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而我們該怎麼去因應呢?
MOOC大幅增進了社會的公平性。 有公平的受教育權,才會有健康的社會階層流動。但是以台灣為例,或許大家知道歷屆的台大新生,有五成來自於大台北地區,其實很多的不公平早在起跑點就已經發生。 受限於學校的師資、軟硬體資源有限,所以入學也有一定的名額限制,造就了各式各樣超競爭的聯考,讓很多莘莘學子被迫以不健康的學習方式來競爭各大名校的窄門,大量的補習、長時間的下課輔導、被偏廢的其它學術科、與不均衡的發展還有扼殺學生自動學習與創造力的空間。 這樣的制度付出大量的社會成本、時間浪費、還有低估犧牲有潛力的各領域人才。 以筆者多年的觀察,名校生與工作成就表現並無絕對的關係,真正重要的還是回歸「態度」,如對學習有熱情,能主動且堅持。 MOOC將大幅促進原本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權,讓有意願有熱心的學生,能接觸到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與課程教材,回到公平的起跑點上競爭。
MOOC可能會讓傳統學位文憑的價值愈來愈低。 原本名校的高競爭門檻與高學費成本,造就了名校文憑與學位的高價值性與不可取代性。 但名校公開課程的快速普及,讓這些門檻成本歸零,即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的在線上學習一樣的課程。 所以原先的由「知識獲取的不對等性」支撐出來的文憑價值會大幅降低。 其實以最近幾年的趨勢,學歷文憑的價值本來也一直在貶值,不如早年那麼神聖高不可攀,但MOOC加速了這個效應。 就好像電影「心靈捕手」主角裡反駁、回酸哈佛大學生說「你花父母的15萬美元唸哈佛學到的東西,跟我在圖書館花1.5元的還書遲繳費學到的不都是一樣嗎?」。 電影裡的主角是位天才,在現實生活裡很難發生。 但是MOOC的出現,卻的大幅提昇了這個可能性。 你真正學到了什麼,遠比你拿到的證明還重要。
“You blew 150k on an education you could have gotten in$1.50 in late fees from the library.”
from 電影 心靈捕手 (“Good Hunting Will”, 圖片來源)
高度擁抱MOOC的大學會擁有更高的聲望。 大學基本上是非營利學術單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供教育環境與學術研究。 因為有些制度的關係,很多大學投資在大部分的資源在於研究,而忽略了教學。 就如同之前所說的,當你一堂課有十萬人一起上的時候,你上課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傳統的二三百倍,大學若在MOOC提供最好的老師與最好的課程,那麼自然也會吸引到最多最主動的學生前來,而且老師在大量學生的回饋下教學相長,跟著學生們一起成長。
愈來愈多人會從MOOC取得學位。 雖然之前筆者認為文憑價值降低,但是社會價值觀還是難以一夕扭轉,尤其是各大名校的學位還是有一定的價值。 現在多數的MOOC除了免費課程外,也開放讓學生可以付費考試,憑借著線上作業與考試分數,發給學分証書。當然目前線上學習才剛起步,許多人會有懷疑,例如作弊問題,學分認定困難,作業抄襲等,不過這些問題都會被科技進步所解決,例如Coursera/edX都有「線上監考」來解決這個考試作弊與學分認定問題,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個Proctoru的介紹影片,Proctoru是Coursea線上監考的合作廠商,他會利用Webcam,在遠端有一個人看著你應答考試與查証你的ID是否為本人應考。另外當MOOC大幅發放學分與文憑之時,龐大的商業利益也會直覺影響大學的排行聲望會往M型化發展,由於MOOC可讓大量名額學生同時學習,所以人潮可能會集中幾個最有聲望的大學與明星老師。如果入學的名額大量開放給線上的學生,那另一項可能的影響就是學校可能為了保持學位的價值性,畢業的條件會愈來愈嚴苛,所以到實體入學的學生會直接面臨更激烈的競爭,進的去不一定出的來。
筆者預測將會有愈來愈多的線上學位(圖片來源)
明星老師或教授的地位與重要性大增,更甚於明星學校。 過往教學型教授的地位可能會被低估,但是因為MOOC引入大量的學生,大大提昇了教學型老師的地位與影響力。 更甚者由於選擇公開課程的自由性,未來個人明星老師會比明星學校更加重要。 另外也因為MOOC,所有的上課方式都公開,讓老師們有良性的壓力與動力去增進課程的有效性,造成老師教學的良好競爭,且因與大量的學生互動,可收教學相長之效。
明星教師將因公開課程而大幅提昇影響力 (圖片來源)

目前開放課程面臨的限制與挑戰

第一個最現實與直接的挑戰就是參與度的問題。 由於是免費是而且容易註冊,不需要面對面到場上課,所以MOOC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參與度與完成率。從目前許多MOOC提供的統計數據觀察,大部分的時候註冊學生只有小於10%的人有完成課程,也有不在少數的課程完成率約在3~5%之間。參與率的部分以效用而言筆者覺得屬於個人主動因素,雖然可是從很多方面下手改善,例如有缺課的記錄或是懲罰,或是收點小金額的錢來做線上監考與學分,增加視訊或即時討論區與老師互動等,不過這些都還是被動去吸引學生,開放課程主要是降低受教育的不平等權,而非強迫學生來上課。
第二項數據是來參與課程的有超過一半已經有大學學位了。 這表示開放課程要促進教育平等權這件事之前,還有許多更基本的不平等問題要解決,包括還是有很多國家有糧食缺乏的問題,沒有乾淨的水喝,更遑論有一台電視,甚至可以上網。 還有另一個大的問題是語言障礙與識字問題。 這些問題在現今的世界還是十分嚴重,不過若能逐部解決的話,開放課程的潛在影響力會更加發揮。
登錄Coursera課程在世界各國的比例 from Wikimedia

總結

這波大型公開課程的學習革命在這幾年大幅成長,而這股趨勢已經形成而且不會再回頭。 而這股趨勢所帶來的許多影響,更加速了之前很紅的一句話 「世界是平的」。 加上知識經濟與現在超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能在死守著自己所學會的舊知識或是經驗,得抱持著終生學習的態度,保持主動求知的熱情與活力,好好善用與擁抱這一波的學習變革。 我們有幸可以經歷整個變化的過程,並參與其中。 對於離開學校很久的上班族而言,是個很好的時機重新省視自己過去的所學與現在所累積的經驗,是否可以繼續因應未來的需求及挑戰。 而且這一波革命也帶給我們可以學習新領域與進修的機會。 筆者其實常常問自己說「這一年來,我進步了多少呢? 還是只是重複著熟悉的經驗與知識呢?」找個時間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去註冊一堂免費的開放課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