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Twitter 共同創辦人 Evan Williams:產品設計的過程無比神奇


Medium 是一個今年八月推出的內容網站,或者我們應該稱作「內容平台」,屬於過去 Twitter 母公司 Obvious 的產品(後來 Twitter 從 Obvious 獨立出來)。目前網站只接受特定人士的針對特定範圍的主題發表文章,讀者可以決定是否「推薦」內容(有點像是按讚表示認同的感覺),獲得越多推薦的文章在網頁的位置就越上面。


圖片來源:Medium
Blogger、Twitter 共同創辦人 Evan Williams 上個禮拜在自家公司 Obvious(以前 Twitter 的母公司)的新內容平台 Medium 發表了一篇文章 〈 What I Learned Building Medium (So Far) 〉1,談論自己從打造 Medium 這個產品的過程中得到的啟發。
從今年二月至今,我們打造 Medium 已經八個多月了。八月的時候我們將所謂的「預覽版」上線,由一部分經過篩選的作者創造內容,並且開放給公眾閱覽。沒有真正的「首頁」、「發掘」、「個人檔案」等頁面,或是其他重要的功能。
我們還在持續釋出新東西,同時做一些改變。我們還是在非常早期的階段,還沒真正開張、成長,也還沒有產品/市場組合。
這個過程很有教育意義,以下就是這段時間我所做的觀察:

即便成員每個都超厲害,團隊過大還是會拖慢速度

Obvious 所擁有最棒的瑰寶之一就是有辦法找到那些無比高竿的工程和設計團隊。事實上,因為 Twitter 的經驗,讓我想要盡可能地找到每一個最棒的工程師或設計師來組成團隊——在我們其實還不是很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之前,先打造了一個超厲害的十人團隊。
我總是假設,即便團隊的成員稍嫌多了點,還是可以很快地在開始做產品後用上所有的人力。這已經被證明過是可行的。我們現在大概有 15 個人,每個人都極度忙碌。我們正準備擴張,但我低估了在初期即配置太多人所花費的成本。
高手需要挑戰。剛開始的時候,除了必須先完全搞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或是非常接近),其他部分不太會有高難度的挑戰。至於工作不能分得太細,為了讓大家隨時知道彼此在做什麼所要付出的溝通成本令人害怕。

沒什麼比排定日期更能釐清你的焦點

過去我一直受限於資金與工程資源。不過這是推動簡單(Simplicity)的絕佳限制。以前這些限制老是讓我因為無法讓產品如想像一般那麼好而感到無止盡的不安。
現在我們有個工程團隊可以打造任何符合我們遠大抱負、搭配充足資本的東西。但我們要如何避免創造出過於複雜導致最終胎死腹中的產品?訂出一個期限。
我們之所以在八月就那樣發表了「預覽版」的 Medium,就只是為了先把它做出來。我們一旦訂下期限、最起碼要有的功能之後,就除去掉許多之前計畫過的功能(有些之後會推出,有些則否)。我們還建立了一大堆確定會需要的基礎設施。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事,花費時間之少是我所僅見。這很神奇,而且很有趣。在訂下期限之前,老實講我們根本飄渺不定。
把產品做出來不但是關鍵,還能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願景,並且更加專注。我們減少猜測——並不是因為手上握有精確的使用者回應和分析資料,而是僅可能地去觀察、體驗現實世界中產品的用法,就像 Matt Mullenweg 說的2
「用法是想法的氧氣。」

從頭開始設計產品非常困難

Medium 是我做的第三個還是四個出版平台,也是我成立的第四間還是第五間公司(看你怎麼算)。這是我從 2000 年以來各種點子所產生的結果。不過目前還在努力弄清楚到底 Medium 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一個產品。

困難的事

醞釀了 12 年的點子和觀察(這裡講的只是我個人,還不包括團隊其他人)。
分析現況、預測未來走向。
要想雄心萬丈,卻又明白「簡單」的價值(並且看出那些「想要做很多事、僅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陷阱)。
在考慮使用者反應的現實面時,不忘將目光放在理想的目標上。
想要動作迅速地四處嘗試,卻又希望團隊秉持完美主義。
今天你所做的一些「小」決定會對日後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然而有些決定其實並不重要。
這就是產品設計的過程,就像 Steve Jobs 說的:
「設計一個產品就是在腦中塞進五千種事物並且用嶄新而不同的方式將他們揉合成你要的東西。每天你都會發現一些新東西,像是新的問題或新的契機,得以讓你將腦海中的事物變得稍稍不同。」
這就是為何這個過程如此神奇。
我不是 Steve Jobs,但我對產品設計的信心是逐年增強。同時,我為自己和團隊設下的標準也更高了——所以(產品設計)也沒有變得比較容易。我們還是揮汗關注細節,永遠不滿於現狀。歡迎(再次)光臨創業生活。
Evan Williams 接連創造出兩個影響網路時代甚鉅的產品:Blogger 跟 Twitter,他卻沒有因此而滿足,創業家精神展露無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