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想結交更多人脈?小心社交圈的「蒸發式降溫」(Evaporative Cooling)秘密

這週美國網路上一篇名文,借用科技名詞「Evaporative Cooling」,此名詞是在講某種冷氣機技術,中文翻作水冷式冷氣,或直翻為「蒸發式降溫」。這位作者將這個名詞用得活靈活現,拿它來形容人類的「社交圈」的一個有趣現象──

每一天,都有很多「社團」在辦活動,有幾個朋友相聚的,有十幾個會員的,也有幾十個來賓的,或是幾百個的……有些是你這週末一群朋友的聚會,有的是在夜店固定一起圍一桌的朋友,有的在奶茶店也是圍一桌打牌,有的則是更大群人固定有獅子會那類的聚會……。
它說,這些聚會,最後都不免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
最想參加這些聚會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他/她參加的
最想認識更多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去認識他/她的
最想交換名片保持聯絡的人,往往是其他人最不希望拿出名片來和他/她交換的

有聽懂嗎?

反之,最不想參加這種聚會的人,反而是大家巴望他們能前來參加的;最不想來認識人的人,反而是大家最想認識的;最不想掏出名片的人,他的名片反而是大家最想得到的!

沒錯吧!

這位作者說,由於以上的特性,你會發現,每一個社交的組織,很快就會進入一種「自我沉淪」的行為──

作者將此行為稱為「Evaporative Cooling」(蒸發式降溫),大家會開始發現,咦,怎麼最重要的人都不想來參加活動了?於是「溫度」降下來了;次重要的人也慢慢覺得沒趣了,於是溫度再降下來了……最後,只有該組織最重要不可分的成員還在裡面「硬撐」著,然後參加的人都是非常普普通通的、誰都不想認識的人、誰都不想換名片的人。一點一點的就會淪為那種「你不想去的組織」,那種你一聽就歎氣:「唉,我懶得去了」的組織。甚至影響到我們大家對社交圈的既定印象──每個人提到「社交場合」,往往有一半都覺得,那種場合很無聊、很爛。

有趣的是,那些將社團「蒸發降溫」的重要VIP人物,都跑到哪裡去社交了

這位作者說,他們都到了自己「私下」的場所、私下的社團。這種社團活動因為害怕出現「蒸發式降溫」,所以都有幾個特性。其中最常有的特性就是「不對外開放」,以私下好友的名義私下聚會,但你看常常會有人帶外面的人進來,把關甚嚴,絕不廣招,不過,也有一些社團,雖然完全對外開放,但主題非常之艱澀,譬如說總是一整個下午的專業研討會,沒有幾個人聽得懂,於是來的人沒有閒雜人等,不易發生「蒸發式降溫」的慘劇。

這篇文章有價值之處在於此作者以罕見的切入點,簡單又沉重的點出了社會社交圈的奇特現象,而這現象,大部份的年輕人是不知道的。年輕人剛離開學校不久,往往先是認為讀到「商業雜誌」的文章就認為自己懂了全世界,然後參加過一些座談會就是浸入了整個業界最菁華?這很像計程車司機總是以為自己很了解每個產業一樣,殊不知,就是因為人類是社交的動物,因此真的有一些私下的社交聚會,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但若你不知道,就是永遠都不會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是知道一兩個,要再繼續往「上」走還得有人帶路才行。

每一層,都有它自己防範「蒸發式降溫」的方法。一層一曾往上走。

你,有興趣走嗎?

從國外回來,我在台灣的朋友手指數得出來,而寫部落格的六年來,曾應重量級人士之邀,參加過幾些這類型的私下場合,就我一個外人,其他皆熟人;或是由廠商特招待的聚會,我有幸進入;或真的是朋友的朋友,找來作主題式的交流。有的你一看,這些人在眼前,竟不好意思拿出名片交換,就算伸出手也只是被抽走名片而八個人只拿到二張名片……,這麼的高檔。我了解到,人們就是在找機會彼此攀附,愈多的參加,就帶來愈多的「機會」,但為了這些「機會」,卻得犧牲「下班後」的時間

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繼續玩這個,直到你進入最頂級的俱樂部為止,但,我卻是被這些「機會」所需要投入的「下班後時間」給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問:上班的時間,不是才應該是全力以赴的時候嗎?怎麼好像我的「機會」都得到下班之後才能去追求,這樣不是很累?

後來我說服了自己,別去追求這些「機會」。雖然這些場合或見面,帶來的的確是「機會」,但也就只限於「機會」。所謂機會,就是不確定的遭遇,你真的認識了對的人,而對的人又帶來一個機會給你;你取得了這個入場票,但後面你還需要繼續努力……當然,這過程就好像賭博,是愈玩愈投入,愈走愈感覺到自己真的好棒好了不起,也不至於輸到血本無歸,但,我覺得,我的機會應該在「上班」的時間而非下班後。

基本的工作上,我們思考,好好專注,然後將它做得非常好。這不再只是「機會」,它是你的「答案」,你答得好只需要幾次,你的人生就是翻倍,不用再去追求那些最頂級的社交活動。

所以,我想,那位作者或許只對了一半,很多人確實都一度參加了社交,然後將該社團給「蒸發式降溫」掉了,但,他們並不是離開這個社交場合去參加更頂級的社交場合,而是totally完完全全的離開了所有社交場合

需要的是堅定、信心,換來的是專注、實際,最後成功的機率可能大增。這些社交「機會」,也自心裡徹底完全「蒸發」了。

沒有留言: